厭的進行世
──學生厭世剖白與價值再審
這是一個「厭世」的時代。然而,「厭世」究竟是新時代的產物?還是早已存在?它的核心價值與存在意義又是什麼?一場「厭世」之於學生的剖析與自白,就此進行。
厭世,想必你也曾聽過這個流行詞彙。但,這個詞的基本概念究竟為何?在Google上搜尋「厭世」兩字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斗大的「生命線協談」字樣,不禁令人愕然:難道「厭世」是一種需要被救助的負面心理嗎?
此外,維基百科則將「厭世」導向「Misanthropy」一詞,意指「一種對人類本性仇恨、不信任或不屑的感情」,而持有這種看法的人被稱為「厭世者」(Misanthrope),一個以希臘文中「仇恨」與「人類」兩詞所構成的名詞。
此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樣收錄了對「厭世觀」一詞的詮解:「視人生為至苦,一切皆無意義、無價值,美、善、幸福皆自欺之幻影」,且與「樂天觀」相對,等同於將「厭世」與「悲觀主義」直接畫上等號。
不過,倘若「厭世」僅是一種純然的偏激思想,那麼它是何以形成一股流行趨勢?除了社會人士外,又為何能夠引起部分學生族群的共鳴?
「狄奧根尼的犬儒主義:純粹的理想被徹底扭曲?!」
「那種看起來很善良的人,鐵定別有居心!」
「夢想絕對不可能實現,努力追夢的人都是傻子!」
「千萬別抱任何希望,這個世界早就已經腐爛了!」
無論什麼事都能大肆嘲諷一番、認為所有人的舉止背後都隱藏著陰謀、覺得任何積極的想法皆是笑話……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性格的人呢?
對於這類人,其實可以用「當代犬儒主義者」一詞來概括他們。
「犬儒主義」是什麼?要探究這個問題,必須先將焦點拉至古希臘哲學家狄奧根尼(約西元前412年-前324年)的身上,「犬儒」(Cynic)一詞的由來即和這位拒絕接受任何習俗、住在一個裝屍體的甕中,且活得像條狗般簡樸的人脫不了關係。想當然,狄奧根尼正是「犬儒主義」(Cynicism)的代表性人物,該主義源自他的老師──哲學家安提西尼(西元前445年-前365年)所創立的犬儒學派。該主義認為人們不應被禮節、宗教等世俗事物束縛...
此為部分內容,更多關於厭世態度的細究,就在松山青年29期校刊《浮生抗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