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衰期
──校內、外廢墟再造
「半衰期」,廣義而言為某一種數值隨時間減少初始數值之一半的時間。隨著衰變進行,單位時間的衰變量亦減少。只消幾年遺忘,骸氣生焉,草長牆傾,在往後千年的冷雨中孤寂蟄伏。
我們總是奔波於學校與補習班間,也不忘在滿檔的行事曆中,找出時間悉心與同儕共度週末時光。正值青春年華之際,「衰老」似乎顯得遙遠,或僅在作文考試時寫來惹番熱淚盈眶,似乎忘了,我們也終將老去……。廢墟,是它們的狀態。有的被整容活化,有的則被質疑保留的意義,它們都正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,當年的光環早已黯然褪去。
校內:
嬉鬧聲迴盪,同學間打鬧,燦爛的青春回憶就此茁壯。然而,即便你時常游移於校園,倘若未曾留心,又怎能越過喧囂,試著去遙想往日可能不堪的模樣?我們除了介紹幾處在校園中容易忽略卻曾別具意義的地點,也特別專訪美化校園、重新定義許多校園角落的兩位大功臣——羅世焜老師與陳建勳老師。
1.失落的一角—莎士比亞廣場
坐落於中庭的莎士比亞廣場在過去的松高人記憶裡佔有一席之地。在早期,校內各種演說比賽蓬勃發展時,許多學生都會聚集在那兒準備,同時也是合唱比賽時大家爭相申請用來練習的熱門地點。至於沒落的原因,可能跟藝文競賽的活動式微、校園中新增了更好的練習場所有關。據說那邊一度髒亂至極、無人聞問,經過總務處的莊明煌主任、羅世焜老師與陳建勳老師的整頓後才恢復成往昔的樣貌。可惜模樣依舊,人氣卻已大不如前,雖然今日開放給學生舉辦慶生活動,但要重返當年盛景似乎難度不小。
2.別緻的生態園地—小橋流水
藝能科大樓前的中國式庭園——「小橋流水」存在已久,剛開始由早期學生胼手胝足建立起來。後來一株頗具規模的山櫻花不幸得了褐根病,不僅樹要砍掉,所有的根也必須完全去除。當開挖成了要務,校方除了籌措經費,也引進外部資源,才使小橋流水變成...
此為部分內容,想知道更多關於那些消逝於風中的年華,就在松山青年29期校刊《浮生抗世》